要是有人问“手机为啥能上网”,还原论者大概会蹲下来拆手机:先指给你看芯片里的晶体管,再讲电子怎么在电路里跑,最后说“把这些零件的规律搞明白,自然就懂上网原理了”。
放到意识问题上,他们的逻辑也一样——意识不过是大脑里神经元放电的组合,只要搞清楚每个神经元的活动规律,再给够计算能力,就能从夸克、电子的行为,推导出你为啥爱喝奶茶、为啥会为电影流泪。
这种思路确实帮科学解决了不少难题。
就拿物质构成来说,标准模型把宇宙万物拆成几种基本粒子,用四种基本力就能解释原子结构、分子形成,连“为啥摸起来是实心的”这种问题都能说透。
再比如蛋白质折叠,过去科学家觉得这是随机又混乱的过程,现在用量子化学就能精准预测,甚至能提前算出某种蛋白质会变成啥形状。
这些成功让还原论者特别有底气,觉得“只要算力够,没有解不开的谜”。
展开剩余72%但说实话,这种“万能算力论”有点像耍无赖。
就像有人说“原则上扔一亿次硬币能中彩票头奖”,可这种“原则上”在现实里根本没意义。
拿大脑举例,现在我们能看清神经元怎么连接、怎么放电,可就算把某个时刻大脑里所有神经元的状态都记录下来,也没法算出“红色在他眼里到底是什么感觉”。
这哪儿是算力不够的问题啊,分明是“拆零件”的思路,根本解释不了“整体为啥和零件加起来不一样”。
涌现论不是“找神秘”:蚂蚁和蚁群,差的不只是数量
还原论者总爱说涌现论是“找上帝的缝隙”,觉得“解释不了意识就说有神秘力量,和过去信上帝造人有啥区别”。
可真不是这么回事儿——涌现论者没说要找超自然力量,只是想搞明白:为啥简单的零件拼在一起,会冒出全新的规律?
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蚁群。单个蚂蚁挺“笨”的,只会找食物、搬东西,可成千上万只蚂蚁凑在一起,居然能造出复杂的蚁穴,还能分工合作照顾蚁后、养育幼虫。
你能说“研究透单个蚂蚁,就懂蚁群怎么运作”吗?显然不能——蚁群的智慧,是“很多蚂蚁在一起”才冒出来的新属性,不是单个蚂蚁能力的简单叠加。
意识其实也类似。大脑里的神经元就像单个蚂蚁,单个神经元只会放电、传递信号,可上亿个神经元连起来,居然能产生“我是谁”“我在想什么”的主观感受。
就像你没法通过研究水分子,解释“湿”到底是什么感觉;也没法通过研究单个细胞,说清“生命”到底是啥——这些都是系统复杂到一定程度,才冒出来的新规律。
我倒觉得,这两种理论没必要非争个你死我活。
基本物理定律确实是基础,就像国际象棋的规则定死了棋子怎么动;可“怎么下能赢”“好开局有哪些”,这些规律得在“棋局”这个更高层次上研究。
研究意识也一样,知道大脑是原子构成的当然重要,但真想搞懂“人为啥有意识”,或许该多关注神经网络怎么组织、大脑区域怎么协作——毕竟,了解“手机零件”是一回事,搞懂“怎么用手机刷视频”,才是更贴近生活的答案。
发布于:重庆市恒正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